杂诗
吴寇未殄灭,乱象侵边疆。
天子命上宰,作蕃于汉阳。
开国建元士,玉帛聘贤良。
予非荆山璞,谬登和氏场。
羊质服虎文,燕翼假凤翔。
既惧非所任,怨彼南路长。
千里既悠邈,路次限关梁。
仆夫罢远涉,车马困山冈。
深谷下无底,高岩暨穹苍。
丰草停滋润,雾露沾衣裳。
玄林结阴气,不风自寒凉。
顾瞻情感切,恻怆心哀伤。
士生则悬弧,有事在四方。
安得恒逍遥,端坐守闺房。
引义割外情,内感实难忘⑴。
天子命上宰,作蕃于汉阳。
开国建元士,玉帛聘贤良。
予非荆山璞,谬登和氏场。
羊质服虎文,燕翼假凤翔。
既惧非所任,怨彼南路长。
千里既悠邈,路次限关梁。
仆夫罢远涉,车马困山冈。
深谷下无底,高岩暨穹苍。
丰草停滋润,雾露沾衣裳。
玄林结阴气,不风自寒凉。
顾瞻情感切,恻怆心哀伤。
士生则悬弧,有事在四方。
安得恒逍遥,端坐守闺房。
引义割外情,内感实难忘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一位古代官员在赴任途中的内心独白,用现代语言解读就是:
1. 时代背景与个人处境 诗人生活在一个战乱年代("吴寇未灭"),国家边疆动荡。他被朝廷派到汉阳地区担任重要职位("上宰"),负责招揽人才建设新政权。但他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觉得自己像"披着虎皮的羊"般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又为远离家乡而忧愁。
2. 艰辛的赴任之路 诗中详细描写了跋山涉水的艰难旅程:马车困在山岗,深谷不见底,高岩触苍穹,潮湿的雾气打湿衣裳,茂密树林自带寒意。这些景物描写实际是在表达他内心的不安与孤独。
3. 古代士人的责任困境 最后部分道出了古代知识分子的典型矛盾:大丈夫生来就该建功立业("士生则悬弧"),不能总待在家里逍遥。但真正离开舒适区时,又难免思念家乡("内感实难忘")。这种"家国不能两全"的纠结,直到今天很多人职场外派时仍会感同身受。
核心魅力在于真实展现了古代官员光鲜任命背后的心理挣扎: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对未知环境的恐惧、对家庭的责任感,这些人类共通的情感跨越千年依然鲜活。诗中"羊质虎文"的比喻特别生动,就像现代人说"德不配位"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