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梦得禹锡柳子厚宗元

叔文党羽总堪羞,最惜连州与柳州。
一败那知成大僇,高才毕竟有千秋。
竹枝歌罢悲迁客,荔子丹时拜故侯。
悔不当年贞介石,遂教流落弃荒陬。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唐代两位著名文人刘禹锡(字梦得)和柳宗元(字子厚)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他们遭遇的惋惜和敬佩。

1. 前两句说刘禹锡和柳宗元因为支持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叔文党羽")而遭到贬官,被发配到偏远的连州和柳州,作者觉得这事很可惜。虽然当时人们觉得他们是政治失败者("总堪羞"),但作者认为他们的才华不该被埋没。

2. 三四句写他们虽然政治上一败涂地("一败"),却因此成就了千古留名的文学成就("高才毕竟有千秋")。这里的"大僇"原意是耻辱,但作者反用这个词,暗示失败反而让他们更伟大。

3. 五六句用具体事例赞美他们的文学成就:刘禹锡在贬官期间写的《竹枝词》流传千古;柳宗元去世后,柳州百姓在他生前种的荔枝成熟时还会祭拜他("荔子丹时拜故侯")。说明真正的才华不会被埋没。

4.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感叹:要是他们当年能像坚硬的石头一样坚守立场("贞介石"),或许就不会被流放到荒凉之地了。但话里也暗含着,正是这些磨难造就了他们的文学成就。

全诗的精髓在于:失败和磨难未必是坏事,真正有才华的人即使遭遇不幸,也能通过自己的作品流芳百世。作者用刘柳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一时的得失,而在于能否留下永恒的东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