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米老庵呈天启学士

我居为江山,亦不为像法。
劫火色相空,未觉眼界乏。
屹然留西庵,使我老境惬。
卫公精爽在,千古对岌嶪。
公来不可作,登临浩相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作品,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历史人物的追思。

诗的前四句写的是诗人自己的隐居生活。他说自己住在山里,不是为了江山美景,也不是为了追求什么高深的佛法。即使经历了世间的沧桑变化,他依然觉得眼前的景色很美,从不觉得看腻了。这里的"劫火"比喻世间的动荡,"色相空"是佛教用语,意思是看透世间万象的本质。

中间四句转到描写"米老庵"这个隐居地。诗人说这座庵堂安静地矗立在西边,让他晚年生活很舒适。这里提到的"卫公"可能是指唐代名将李靖,诗人说这位古人的精神长存,仿佛还在和险峻的山峰对话。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他说像李靖这样的伟人已经不可能再来了,但自己登高望远时,依然能感受到与古人精神相通的那种宏大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他安于平淡的隐居生活,同时又在精神上与历史伟人对话,展现了中国文人典型的精神追求——既享受山水之乐,又心怀天下。语言朴实自然,意境开阔,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泊宁静的美。

米芾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