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边城秋气早
金微凝素节,玉律应清葭。边马秋声急,征鸿晓阵斜。
关树凋凉叶,塞草落寒花。雾暗长川景,云昏大漠沙。
溪深路难越,川平望超忽。极望断烟飘,遥落惊蓬没。
霜结龙城吹,水照龟林月。日色夏犹冷,霜华春未歇。
睿作高紫宸,分明映玄阙。
关树凋凉叶,塞草落寒花。雾暗长川景,云昏大漠沙。
溪深路难越,川平望超忽。极望断烟飘,遥落惊蓬没。
霜结龙城吹,水照龟林月。日色夏犹冷,霜华春未歇。
睿作高紫宸,分明映玄阙。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秋天的萧瑟景象,通过自然景物和边关风光的刻画,传递出一种苍凉壮阔的意境。
诗的开头用"金微"(指边塞的山)和"玉律"(指音律)营造出清冷的氛围,边塞的马鸣声急促,大雁在清晨排成斜阵飞过,这些动态描写让画面鲜活起来。接着写关隘的树木落叶、塞外的草上寒花凋零,雾气笼罩河流,昏暗的云层覆盖沙漠,这些静态景物进一步强化了荒凉感。
诗中"溪深路难越"到"遥落惊蓬没"几句,通过描写路途艰险、视野模糊,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辽阔与险恶。随后用"霜结""水照"的意象,点出龙城(边关要塞)的寒冷,连夏天的阳光都显得冷冽,春天的霜花还未消融,突出边地气候的严酷。
最后两句转向对朝廷的赞美,"睿作"指英明的决策,"高紫宸"和"玄阙"都代指皇宫,表明虽然边关艰苦,但天子的英明统治依然光辉照耀。这种结尾将边塞的苍凉与朝廷的威严形成对比,升华了全诗的主题。
整体来看,这首诗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边塞秋景,动静结合,既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美,又暗含了对将士戍边艰辛的感叹,最后以对朝廷的称颂作结,情感层层递进,读来令人回味。
李义府
李义府(614年-666年),瀛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人,唐朝宰相。李义府早年以荐举入仕,历任门下典仪、监察御史、太子舍人、中书舍人。他出身微贱,虽官居宰相仍不得入士流,因此奏请重修《氏族志》,主张不论门第,凡得五品官以上者皆入士流。龙朔三年(663年),李义府因请术士望气,被长流巂州。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大赦天下。李义府因不在被赦之列,忧愤而死。时年53岁。武则天即位后,追赠他为扬州大都督,但在睿宗年间被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