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译文及注释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cēn)(cī)绿到大江边。
这里的山色好似春天的云彩那样浓厚,又好似薄烟轻淡,参差不齐的树影映在江面上。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斜阳流水推篷(péng)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夕阳斜下,不禁推开船篷坐下,富春江山水一片翠色似乎涌上了船头。
推篷:拉开船篷。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这里的山色好似春天的云彩那样浓厚,又好似薄烟轻淡,参差不齐的树影映在江面上。
夕阳斜下,不禁推开船篷坐下,富春江山水一片翠色似乎涌上了船头。

注释
这首绝句写诗人由富春至严陵旅行途中所见。富春,此指富春江,是浙江钱塘江的一部分。严陵,此指富春山。同题二首,这是其二。
参差(cēn cī):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推篷:拉开船篷。

简析

诗歌描绘了富春江沿途山明水秀的动人景色,犹如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画。语言清晰明朗,比喻贴切生动。 斜阳下,一只篷船驶行在富春江中,两岸景色吸引了坐在船中的诗人。他不禁推开船篷,想使两岸景色尽收眼底。富春江山水最鲜明的特点是一片青翠碧绿:两岸山峦林木茂密;江中绿水涟漪。这里简直无处不绿,使作者感到这一片翠色正在紧紧地追随着他,甚至似乎涌上了船头。这两句诗清新而活泼,写出了富春江山水活的生命。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绝美画卷,用最生活化的比喻和动态的视角,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前两句用"浓似春云淡似烟"形容两岸山色——近处的山林像春日厚实的云朵般浓郁,远处的山影则如轻烟般朦胧。这种层次感通过"参差绿到大江边"进一步强化:深浅不一的绿色从山间一直蔓延到江岸,像打翻的绿色颜料自然晕染开来。

后两句突然把镜头转向诗人自己:傍晚时分,诗人推开船篷闲坐,发现斜阳下的江水泛着金光流动,更妙的是两岸的翠绿仿佛有了生命,随着船行不断向人扑来,几乎要跳上船舷。这种拟人化的描写,把静止的山水变成了主动与游人互动的伙伴。

全诗最精彩的是"翠色随人欲上船"这句,它打破了传统山水诗"人观景"的静态模式,创造出"景追人"的动态趣味。就像现在用手机拍视频时,两岸风景自动跟着镜头移动的效果,让六百年前的古人写出了极具现代感的画面。

纪昀

纪昀 jǐ yún (1724年6月-- 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