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陂塘 凉夜
过黄昏、斜阳收了,画帘几桁催卷。
窗灯不上情更好,月出梧桐庭院。
花气袅。
几缕柔风,催趁虫声懒。
罗衣早换。
尽美睡堪寻,零诗漫拾,已是夜过半。
秋期近,仰见疏星远汉。
新凉消息谁管。
山中猿鹤怜归晚,我已心先南雁。
诗梦浅。
怕古寺、钟晴密杵摇偏缓。
纱帷漫卷。
任藤枕频欹,晓凉未减,安簟宜清旦。
窗灯不上情更好,月出梧桐庭院。
花气袅。
几缕柔风,催趁虫声懒。
罗衣早换。
尽美睡堪寻,零诗漫拾,已是夜过半。
秋期近,仰见疏星远汉。
新凉消息谁管。
山中猿鹤怜归晚,我已心先南雁。
诗梦浅。
怕古寺、钟晴密杵摇偏缓。
纱帷漫卷。
任藤枕频欹,晓凉未减,安簟宜清旦。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夏末秋初的夜晚,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从黄昏到深夜的时光流转,以及诗人闲适自在的心境。
上片从黄昏写起:夕阳收起余晖,有人催促着卷起画帘。诗人觉得不点灯反而更有情调,此时月亮从梧桐树间升起,花香随风飘散,虫鸣懒洋洋的。他换上轻薄睡衣,在庭院里随意捡拾零散的诗句,不知不觉已是深夜。
下片转入抒情:秋天将至,诗人仰望银河疏星,感受着初秋的凉意。他想象山中的猿鹤都在等他归来,但其实他的心早已随着南飞的大雁先一步飞走了。浅眠中担心寺庙的晨钟和捣衣声会惊扰好梦,索性任由纱帐半卷,斜靠着藤枕享受清晨的凉爽。
全词妙在三点:一是用"画帘催卷""虫声懒"等动态细节反衬夜的宁静;二是"心先南雁"的想象既写思乡之情,又暗合季节变迁;最后"纱帷漫卷"的慵懒姿态,将文人雅士享受自然的闲情逸致展现得淋漓尽致。通篇没有激烈情感,却在平淡中见真趣,像一幅水墨夜游图,让人感受到慢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