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幽深的绿阴亭景色,同时融入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政治的赞美。
前两句写亭子周围的景色:亭子旁边古老的树木在白天投下浓密的阴影,亭子下面是一口深不见底的寒潭。这里用"昼阴阴"和"百丈深"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
中间四句表达了诗人的隐逸情怀:黄菊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的隐居生活,青山则暗指向平(古代隐士)的闲适心境。傍晚时分,村民回到对岸的村落,炊烟渐渐消散,鱼儿在清澈的水中跳跃,搅动了倒映在水中的栏杆。这些画面生动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恬淡美好。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诗人特别欣赏用琴声来象征仁政,为了这个理想,他登上这座亭子敞开胸怀。这里"玉琴调惠政"用音乐比喻清明政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政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完美结合,既有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又寄托了诗人的政治理想,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