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雨后的景象,同时抒发了诗人对乱世的感慨和对人生的反思。
前四句写景:春雨过后乌云还未散去,春寒料峭中屋里的人衣衫单薄。树林被雨水滋润得像刚洗过头发一样清新,鹁鸠鸟在鸣叫;野草疯长,蝴蝶在草丛间飞舞。这里用生动的自然画面,暗示了春天万物复苏却依然带着寒意的矛盾感。
后四句抒情:诗人想到中原地区战乱不休("格斗"指战争),不知何时才能安定;像自己这样的北方老人("北叟")漂泊无依,不知归宿在何处。最后借用典故(蘧伯玉是春秋时期贤人,五十岁时能反省自己四十九年的过错),表达自己终于开始醒悟,认识到过去多年的人生道路可能都走错了。
全诗妙在将细腻的春景与深沉的人生感慨自然融合。表面写雨后春寒、草木生长,实则暗喻战乱时代百姓的艰难处境。最后突然的"醒悟",既是对个人过去的反思,也隐含着对动荡时局的无奈。诗人用蝴蝶、鹁鸠等鲜活意象冲淡了沉重主题,让深刻的人生感悟显得含蓄而富有诗意。
李处权
(?—1155)宋徐州丰县人,徙江宁溧阳,字巽伯。李淑曾孙。徽宗宣和间,与陈恬、朱敦儒并以诗名。南渡后曾领三衢。卒年七十余。有《崧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