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爱竹成痴的文人生活,充满闲适自得的趣味。
上片写居住环境。开篇就说"宁可吃饭没肉,也要种上千根竹子",用夸张手法表现对竹子的偏爱。接着说不稀罕名贵树木,屋子南北都种满了竹子,用"寒玉"形容青翠的竹子像玉石一样护卫着茅屋。这里把普通的竹林写得既高雅又亲切。
下片写日常生活情趣。晚上月亮升起,对着竹影写生作画;在竹屋中写新词;用竹筒喝酒,穿竹笋编的凉鞋;最后连竹夫人(古代一种竹制纳凉用具)都拟人化了,说要和它一起醉卧。这些生活细节看似随意,却透着文人特有的雅致。
全词用了7个"竹"字,通过重复强调对竹子的喜爱。把普通生活写得诗意盎然,展现了文人安贫乐道、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最妙的是把竹夫人写得像真人一样,这种幽默感让整首词活泼有趣,完全没有传统隐士诗的清高孤傲。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