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杂感

逐客江干夜寂寥,无端铁笛起中宵。
深秋梁苑新沙碛,明月清溪旧板桥。
万里梦回千嶂雨,一帆风动五更潮。
草堂空有农书在,桑柘如今尽已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江畔的孤独旅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深沉的羁旅之愁。

开篇"逐客江干夜寂寥"直接点明处境:一个被放逐的游子,在寂静的江边夜晚。突然响起的铁笛声("无端铁笛起中宵")打破了夜的宁静,这意外的声响更衬托出孤独。

中间四句用时空交错的意象展现思绪:眼前是深秋梁苑新形成的沙洲("新沙碛"),心中却浮现记忆中明月清溪上的旧板桥。梦里回到万里之外的家乡("万里梦回"),醒来只见群山雨幕;五更时分江潮涌动("五更潮"),孤舟随风飘摇。这些对比强烈的画面,生动表现了游子对故土的思念。

结尾"草堂空有农书在,桑柘如今尽已凋"最令人心酸:家乡的草堂里农书犹在,但桑树柘树都已凋零。这里"农书"象征田园生活理想,"桑柘凋零"暗示家乡物是人非,暗含对时光流逝、归乡无望的悲叹。

全诗以江夜为背景,将实景与回忆、梦境交织,通过"新沙碛"与"旧板桥"、"农书在"与"桑柘凋"的对比,让读者感受到漂泊者"回不去的故乡"这一永恒主题。铁笛、潮声等听觉描写,更增添了夜的寂寥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