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大官(上相)带兵南征,率领十万大军声势浩大。这时候有个读书人(书生)站出来,提出安抚百姓的建议,认为那些造反的人(盗弄潢池)其实是被逼无奈,很可怜。
简单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三个重点:
1. 打仗的场面很壮观(军容十万转风雷)
2. 有个读书人很勇敢,敢在军队出征时提不同意见
3. 作者同情那些造反的人,认为他们造反是迫不得已
诗的魅力在于:
- 用"转风雷"形容军队的气势,画面感很强
- 通过对比(大军出征vs书生献策)突出书生的勇气
- 最后一句"事可哀"表达了作者的人道主义关怀,让人感受到他对百姓的同情
本质上,这是首关于战争与民生的诗,提醒当权者不要只顾着打仗,要关心百姓疾苦。
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