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二年秋重游洞霄宫

重寻九锁蹑丹梯,回首空惊岁月移。
风虎守阍宁易到,冰龙候路却先驰。
松筠老去俱全节,猿鹤迎来尽故知。
更拂栖真洞间石,弟兄同记胜游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故地重游的感慨,用登山的过程比喻人生经历,充满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旧友的怀念。

前两句写诗人重新踏上通往洞霄宫的台阶("九锁丹梯"指险峻的山路),回头一看才发现时间已经过去很久。这里用"空惊"二字,表达了对岁月飞逝的无奈。

中间四句用了生动的比喻:把山风比作守门的老虎,把溪流比作引路的冰龙,说这些自然景物依然在,但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老松竹虽然枝叶凋零("俱全节"指保持气节),但当年山中的猿猴仙鹤(这里暗指旧友)都还认得他。这些描写既展现了山景,又暗含人事变迁。

最后两句最有人情味:诗人擦拭着山洞里的石头,和同行的兄弟一起记录这次愉快的旅行。这个细节特别温馨,把一次普通的登山变成了兄弟情谊的见证。

全诗妙在把爬山的过程写得像在回顾人生,山路上的每个景物都勾起回忆。诗人没有直接说"我想念老朋友",而是用猿鹤相迎的画面来表达;不说"时间过得真快",而是用擦拭洞中石头这个动作来体现珍惜当下。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让普通的游记有了更深的意味。

胡榘

胡榘(1164-1224),江西庐陵人,宋抗金名臣胡铨之孙。淳熙十四年(1187),24岁的胡榘以监庆元比较务摄任(暂代)象山县令,监比较务是州衙监管各县酒务(当时酒类属国家专买)的职事官员。淳熙十五年,李孟传就任象山令,胡榘去职。可就在十四年秋,胡榘到象邑之西山(西谷)赏丹桂,赞叹之余,引发诗兴,写了一首《咏丹桂》,在宽阔的联想和想像中,浓墨重彩地渲染了丹桂的风采。“象山县令诗咏象山花”成了一时传闻,此诗也不胫而走,被广泛传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