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方韶父先生以满城风雨近重阳为韵七首 其六

聋丞遂已矣,目断山千重。
烟霞故无志,胜会何由逢。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知音难觅、理想难寻的无奈与孤独感。

前两句"聋丞遂已矣,目断山千重"用典故作比:聋丞(指听不见的官员)已经不存在了,但眼前依然有千山阻隔。这里暗喻即使没有外在的阻碍(聋丞),内心的距离依然难以跨越。

后两句"烟霞故无志,胜会何由逢"更直白:烟霞(代指自然美景)本来就没有志向(不会主动迎合人),美好的相聚又怎能轻易实现呢?诗人用拟人手法,把自然景物写得好像也有情感,反衬出人世间知音难遇的怅惘。

全诗短短20字,却通过"聋丞"、"烟霞"等意象,把那种明明身处美景却无人共赏的寂寞,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表达得含蓄而深刻。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好孤独",而是让读者通过这些意象自己体会,这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黄溍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