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其年在苏州岁末的所见所感,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漂泊者的孤独与乡愁。
前两句"吴王宫外踏歌行,紫玉坟边腊鼓声"像电影镜头般切换:先是在苏州古城遗址(吴王宫)外看到百姓踏歌而行的热闹场景,转眼又转到贵族墓地(紫玉坟)旁听到岁末祭祀的鼓声。一闹一静之间,既展现了苏州城的历史厚重感,又暗示了人生无常的感慨。
后两句"岁暮乘舟湖海客,绨裘春草不胜情"聚焦诗人自己:在寒冷的年末(绨裘指厚衣服),作为漂泊江湖的游子(湖海客),看到岸边萌发的春草,突然涌起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这里用"春草"这个生机勃勃的意象,反衬出旅人岁末的孤寂,形成强烈的情感碰撞。
全诗妙在将历史沧桑(吴宫、古坟)、民间风俗(踏歌、腊鼓)、自然景物(春草)与个人漂泊感完美融合,让读者既能看见苏州城的冬日风貌,又能感受到游子那颗被乡愁刺痛的心。特别是最后"不胜情"三个字,像一声轻轻的叹息,把所有复杂情绪都包含其中,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