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郑州望黄河的景象,让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
首先,诗人提到“积石导源归大海”,意思是黄河的发源地是积石山,河水最终流入大海。这里的“积石导源”指的是黄河的发源地,而“归大海”则表示河水最终汇入大海。
接着,“宣房负土困中原”,这里的“宣房”指的是古代黄河治理的工程,“负土”则是指用泥土来加固河堤。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中原地区因为黄河的泛滥而长期受到困扰。
然后,“薪刍民力今难继,疏凿神功古尚存”,这里的“薪刍民力”指的是百姓为了治理黄河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而“疏凿神功”则是指古代治理黄河的伟大工程。诗人在这句话中表达了对古代治理黄河功绩的赞美,同时也对现代人难以继续这种劳动表示担忧。
接下来,“一曲南来蟠二华,万灵东走下三门”,这里的“一曲南来”指的是黄河从南方流来,而“蟠二华”则是指黄河在流经华山、嵩山等地时形成了壮丽的景象。诗人用“万灵东走下三门”来形容黄河的浩荡之势。
最后,“迁流可有回澜日,白草黄沙雾雨昏”,这里的“迁流”指的是黄河的变迁,而“回澜”则是指河水可能再次回流。诗人在这句话中表达了对黄河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描绘了黄河流域因河水泛滥而变得荒凉的景象。
总之,这首诗通过描绘黄河的起源、治理、变迁和现状,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赞美、对治理黄河的期望以及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