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旅人在荒村野店的思乡之情,通过简洁的画面传递出深沉的孤独与惆怅。
前两句写实:旅人借宿在简陋的野店,五更天(凌晨)就被思乡的梦惊醒。"一枕谋"这个说法很妙,把临时找地方睡觉比作需要动脑筋解决的难题,暗示旅途艰辛。而"归梦"二字直接点破,连梦里都在想家。
后两句用景物说话:清晨溪水很浅,白鹭(舂锄指白鹭)在浅滩觅食;破败的篱笆边,秋虫(络纬是蟋蟀)在鸣叫。这两个画面看似平常,但"清浅"和"荒凉"的对比很有意思——溪水浅得连白鹭都藏不住,就像旅人无处安放的乡愁;而虫鸣更反衬出环境的寂寥。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无处可逃的孤独感":住在破店里,天没亮就醒来,听着秋虫叫,看着白鹭饿肚子——这些细节都在说:异乡的秋天太冷清了,还是家里暖和。诗人没说一个"愁"字,但每个景物都在替他说愁。
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