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元夕三次树五韵,答和元旦

六街花火,夜幕何明瑟。
灯彩幻龙姿,纵真龙、此公非叶。
百般箫鼓,鼓舞万花开,匀惨绿,点殷红,浪费天公笔。
萋萋春草,又见春波碧。
忘却在天涯,倒芳樽、连浮大白。
今宵不易,悔未集诗流,吟七字,坐高台,响彻梁间柏。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景象和作者内心的感慨,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上片(开头到"浪费天公笔")写元宵夜景: - 开篇用"六街花火"直接展现满街烟花的盛况,"夜幕何明瑟"用反问强调夜晚被照得如同白昼的震撼。 - "灯彩幻龙姿"描写彩灯扎成龙形栩栩如生,但紧接着用"纵真龙、此公非叶"的俏皮话,说就算真龙来了也比不上这灯好看(暗用"叶公好龙"典故反其意)。 - 后五句把节日狂欢比作一场大型艺术创作:喧闹的乐器声(百般箫鼓)像在催开万花,而"匀惨绿,点殷红"用画家调色的动作,幽默地说老天爷在挥霍颜料装扮春天。

中片("萋萋春草"到"连浮大白")转入抒情: - 用"春草""春波"的清新画面过渡,带出"忘却在天涯"——明明身在异乡,却被节日气氛感染得暂时忘了乡愁。 - "倒芳樽、连浮大白"生动刻画痛快饮酒的场景,"浮大白"指满杯喝酒,展现借酒消愁又自得其乐的矛盾心态。

下片("今宵不易"到最后)表达遗憾: - "今宵不易"强调良宵难得,但紧接着"悔未集诗流"突然转折——后悔没召集诗友聚会。 - 最后三句想象另一种过节方式:大家在高台上吟诗(七字指七言诗),让洪亮的声音震响屋梁边的柏树,这种文人雅集的画面与前面市井狂欢形成有趣对比。

全词妙在三种层次的交织: 1. 浓墨重彩的节日视觉盛宴 2. 热闹中透出的淡淡乡愁 3. 对文人雅集生活的向往 语言既华丽(如"幻龙姿""天公笔")又接地气("此公非叶""浪费"),把市井气息和文人趣味完美融合,最后在高雅的想象中留下余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