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祀大礼鼓吹歌曲五首 其三 十二时

日将旦、阴曀潜消。天宇扇祥飙。边陲静谧,夜熄鸣刁。

文教普旁昭。兴太学、多士舒翘。奉宗祧。新庙榜宸毫。

配侑享于郊。慈宁万寿,四海仰东朝。男女正,中壶至桃夭。

年屡稔,漕舟衔尾夥,高廪接楹饶。庙堂自有、擎天一柱,功比汉庭萧。

多少群工同德,俊乂旁招。吉祥诸福集,燮理四时调。

三年郊见,六变奏咸韶。望云霄。降福与唐尧。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场盛大皇家祭祀的场景,充满了对太平盛世的赞美。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盛世气象 开篇用"日将旦"比喻黑暗消散,展现国家蒸蒸日上的景象。边疆安宁、学校兴盛、粮仓满溢这些具体描写,都在说国家治理得很好,百姓安居乐业。

2. 祭祀盛况 详细描写了皇家祭祀的场面:新建的宗庙挂着皇帝亲笔题字,在郊外举行配天仪式。特别提到为太后祝寿,说明当时宫廷和睦。

3. 治国人才 用"擎天一柱"比喻朝廷有像汉代萧何那样的能臣,还有众多德才兼备的官员辅佐,强调人才济济的治国优势。

4. 美好祝愿 最后以"降福与唐尧"作结,把当朝比作上古尧帝的太平盛世,表达对国运昌隆的期许。

全词用大量祥瑞意象(如祥风、丰收、韶乐)堆叠出一幅理想化的治国图景,虽然有些夸张成分,但生动展现了古代皇家祭祀的文化内涵和统治者对"太平盛世"的政治宣传。这种通过仪式活动彰显国力的写法,是古代宫廷文学的典型特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