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叶尔羌

河汤汤,沙茫茫,鸟飞不到胡天长。
秋风未起气先肃,胡桐叶淡天雨霜。
仆夫早起车载牵,相与踊跃营归装。
窜逐穷荒二万里,膻腥乳酪成馨香。
久与儿孙作死别,五年不复梦故乡。
今日生还的有据,驱车转觉心徬徨。
毡裘君长抱马足,译语略通神惨怆。
汉使如天比父母,使君弃我何苍黄。
异类有情相处久,别之亦觉情内伤。
无德与汝愧远送,片语相赠休遗忘。
罽宾生灵百万户,女丝男谷勤耕桑。
汝门忠孝著奕世,好为圣主修边疆。
但使休和薄税敛,自然巩固如金汤。
老夫不复更来此,精诚与汝遥相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被流放边疆多年的官员终于获准返乡时的复杂心情,以及他与当地少数民族依依惜别的场景。全诗用质朴的语言展现了三个动人层次:

1. 荒凉与煎熬 开篇用"河汤汤,沙茫茫"勾勒出叶尔羌(今新疆莎车)的戈壁景象,连飞鸟都难以穿越。诗人用"秋风未起先肃杀"的独特感受,暗示流放地的苦寒远超内地。五年间与儿孙生离死别,连梦中都回不了故乡,这些细节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流放者的绝望。

2. 归途的忐忑 当真正获释时,"驱车转觉心彷徨"一句出人意料——明明日夜期盼返乡,临行却犹豫了。这种矛盾心理引出下文:当地首领(毡裘君长)抱着马腿挽留,语言不通却情意相通,说明诗人虽是被贬之身,却与当地人建立了真挚感情。

3. 临别的嘱托 最后诗人以长辈口吻叮嘱:要带领百姓勤耕织(女丝男谷)、减轻赋税(薄税敛),这样边疆才能稳固如"金汤"。最动人的是结尾"精诚与汝遥相望",不说教不虚伪,而是承诺用心灵继续守望这片生活过的土地。

诗的魅力在于真实:不美化流放苦难,不掩饰对故乡的思念,也不回避自己对边疆产生的感情。特别是对少数民族首领挽留场景的描写,打破了传统边塞诗"汉胡对立"的套路,展现出超越民族的真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