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文白、敬斋、觉民、文彦诸公再至庙儿沟(1946年)
山后白云起,山前白云迎。
云合作微雨,寒气相与生。
高峰悬万树,佛祖缀珠璎。
树树如宝塔,卓立向天争。
牧草正肥美,牧儿歌且行。
笑指天山说:吾之夏令营。
髯也频来此,为吾平不平。
云合作微雨,寒气相与生。
高峰悬万树,佛祖缀珠璎。
树树如宝塔,卓立向天争。
牧草正肥美,牧儿歌且行。
笑指天山说:吾之夏令营。
髯也频来此,为吾平不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1946年诗人与几位朋友再次前往庙儿沟的所见所感,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一幅自然美景和田园风光的画卷。
首句“山后白云起,山前白云迎”,形象地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仿佛白云从后山升起,迎接从前山飘来。这既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隐含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欢迎之情。
接下来的“云合作微雨,寒气相与生”,描述了白云与微雨的结合,带来了一丝寒意。“高峰悬万树,佛祖缀珠璎”则进一步描绘了高山上树木繁茂,仿佛佛祖身上的珠璎项链,给人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感觉。
“树树如宝塔,卓立向天争”,通过比喻,将树木比作宝塔,虽然它们静默无言,但直指天空,表达了它们的坚挺与不屈。
“牧草正肥美,牧儿歌且行”转向了牧草和牧儿,描绘了一幅乡村生活的和谐画面,牧草肥美,牧儿边唱歌边赶着羊群,充满了生活的乐趣。
最后一句“笑指天山说:吾之夏令营”,表达的是诗人在牧儿面前自豪地指向天山,说这里就是他们的夏令营。这里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指认,更是精神上的认同,象征着一种自由自在、与自然亲近的生活态度。
“髯也频来此,为吾平不平”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以及频繁来访的原因,这里的“不平”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的不平,也可以理解为内心世界的不平,诗人希望在这里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由宁静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