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蕲王西湖策蹇图
锦衣骢马严军容,蕲王早岁真英雄。
大仪落尽金人胆,此是中兴第一功。
底事朝廷弃弓狗,百战还家袖两手。
垂老空嗟髀肉生,终朝湖上骑驴走。
霜缣一幅谁经营,呼之欲出真如生。
如何俯首不得意,我知王有填膺事。
君不见,中原蹂躏遍干戈,金人万骑屯牟驼。
二帝蒙尘向北狩,犊车毡笠青城过。
忠简已亡武穆死,秦相张王乱天纪。
惟王独赋归去来,伏枥谁知志千里。
眼前无复背嵬军,平头奴子三两人。
丝缰缓控纵所往,躞蹀踏遍西湖春。
西湖风景堪游眺,蕲王竟向西湖老。
画师意在落笔先,英气隐隐横眉颠。
转思雪窖心凄恻,当日江山余半壁。
可怜用手据驴鞍,恨不将尸裹马革。
大仪落尽金人胆,此是中兴第一功。
底事朝廷弃弓狗,百战还家袖两手。
垂老空嗟髀肉生,终朝湖上骑驴走。
霜缣一幅谁经营,呼之欲出真如生。
如何俯首不得意,我知王有填膺事。
君不见,中原蹂躏遍干戈,金人万骑屯牟驼。
二帝蒙尘向北狩,犊车毡笠青城过。
忠简已亡武穆死,秦相张王乱天纪。
惟王独赋归去来,伏枥谁知志千里。
眼前无复背嵬军,平头奴子三两人。
丝缰缓控纵所往,躞蹀踏遍西湖春。
西湖风景堪游眺,蕲王竟向西湖老。
画师意在落笔先,英气隐隐横眉颠。
转思雪窖心凄恻,当日江山余半壁。
可怜用手据驴鞍,恨不将尸裹马革。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封蕲王)晚年被朝廷冷落、只能骑驴游西湖的无奈故事。全诗通过对比他年轻时的英勇和晚年的凄凉,表达了英雄壮志难酬的悲愤。
前半部分(英雄往事): - 开头回忆韩世忠年轻时穿着锦衣、骑着战马的威风形象,称赞他是"中兴第一功"(南宋重建的头号功臣),特别提到他"大仪镇之战"大败金军的辉煌战绩。 - 但这样的大英雄却被朝廷像"用完就丢的猎狗"一样抛弃,只能两手空空回家养老。这里暗指南宋朝廷昏庸、猜忌功臣。
中间部分(骑驴西湖): - 描写一幅画:白发苍苍的韩世忠在西湖边骑驴散心,身边只剩几个仆人。虽然画得很逼真,但诗人看出他低头不是因为悠闲,而是心里憋着满腔愤懑。 - 用"伏枥志千里"(老马虽在马槽,仍想奔驰千里)的典故,说明他其实仍想报国。
后半部分(历史悲愤): - 痛陈当时国家惨状:金兵肆虐("蹂躏遍干戈")、皇帝被俘("二帝蒙尘")、岳飞等忠臣被害、奸臣秦桧当道。 - 最后两句最扎心:老人用手撑着驴鞍的动作,让人想到他本该"马革裹尸"战死沙场,现在却只能摸驴背,充满讽刺和悲哀。
诗的魅力在于: 1. 强烈对比:战马变毛驴、杀敌变游湖,突出英雄末路的荒诞感。 2. 借画抒情:通过描述一幅画,带出对历史的反思。 3. 暗藏批判:表面写个人命运,实则骂朝廷昏聩、自毁长城。
就像现在人看到退休老将军在公园遛弯,想起他当年打仗的威风,难免感叹"英雄不该被这样对待"。诗中"骑驴"的形象特别有冲击力——保家卫国的元帅,最后连马都没得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