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语言生动,意境开阔。
首联“清晨携酒出花堤,试一登临万象低”写诗人带着酒,沿着开满鲜花的小路,登上黄鹤楼。站在高处,俯瞰四周,世间万物都显得渺小。这里“万象低”既写出了楼的高耸,也暗含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
颔联“神女昔留苍玉佩,土人犹唱白铜鞮”借用神话传说和地方民歌,为黄鹤楼增添神秘色彩和人文气息。神女留下的玉佩暗示这里曾有仙人驻足,而当地人仍在传唱古老的歌谣,说明此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颈联“江流直扑严城下,山势争趋汉水西”用动态的笔法描绘眼前壮丽的自然景观。长江奔腾而下,仿佛要冲向城墙;群山起伏,似乎争相向汉水西边延伸。这两句生动展现了自然的磅礴气势。
尾联“此去荆州应不远,倩谁借取一枝栖”由景生情。诗人想到荆州离此不远,却感慨自己漂泊无依,不知谁能提供一处安身之所。这里流露出诗人对归宿的渴望和淡淡的羁旅愁思。
全诗以登楼远眺为主线,将神话传说、自然景观和个人感慨巧妙融合,既展现了黄鹤楼的雄伟壮丽,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归宿的思考。诗中“携酒”“万象低”“直扑”“争趋”等词语生动形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登高望远的畅快和面对浩瀚自然的渺小感。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