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行杂咏 其一

蒐材于覆军,得士岂能勇。
纷纷下第人,辇下聚秋蠓。
长安非我家,道路正汹汹。
对酒思貂裘,将车愁铁笼。
开门一客至,下马千言涌。
要我孱夫笔,佐彼军事冗。
我方嗒焉丧,闻言三曲踊。
走告王与钱,壮语相怂恿。
亦有尼行者,嗫嗫儿女恐。
人生取快意,失蜀匪望陇。
儒冠裹人头,终古茧居蛹。
卷书市鞍辔,僮仆日夜董。
偕行有三子,通名交揖拱。
同是毷氉身,相看一笑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落魄文人被征召入伍的复杂心境,生动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无奈与豪情。

开篇用"从败军中选拔人才,选出来的怎能是勇士"的比喻,暗讽朝廷用人不当。接着描写落第举子们像秋天的蚊虫一样聚集在京城,暗示这些读书人无处可去。诗人自述在长安漂泊无依,面对美酒想起战袍,准备出征又担心像困兽般失去自由。

转折出现在一位军中来客登门拜访,请求诗人用文笔协助军务。诗人从最初的沮丧犹豫,到最终被说动,展现了文人内心的挣扎。诗中"王与钱"可能是诗人的朋友,他们用豪言壮语激励诗人,而另一些人则像担忧的妇人般劝阻。

最后诗人用"丢了四川还指望甘肃吗"的俗语,表达人生要及时行乐的态度。他自嘲读书人就像作茧自缚的蚕蛹,最终却毅然变卖书籍购置马具,与三位同样失意的同伴一起笑着踏上征途。

全诗最动人的是真实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矛盾心理:既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自嘲,又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担当;既留恋书斋生活,又不甘平庸度日。诗人最终选择走出舒适区,在军旅中寻找新的人生价值,这种抉择既有无奈,也充满豪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