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梦英诗

昼光夜魄阴阳祖,五纬天立五行父。
万灵蕃昌根此树,刚柔各斗清浊聚。
形类纷然填下土,精英閒见群宁侣。
雄剧唯神时可主,功格无先明竞睹。
舍羊犬猪用彪虎,气包茫昧廓区宇。
刓发披缁心有取,蜕免羁跼脱潜去。
身投西佛学东鲁,尘视诸徒飚远举。
狂呼饱醉贱今古,公室侯庭迎走户。
如攀乔柯腰俯偻,搜经抉诰将完补。
声号大荒铿簨簴,笔诟斯冰卑尔汝。
戟枝曳阵孰禦侮,二十游秦老还楚,
蛟蟠枯泓骥追鼠。停舟湘濆吾与语,
归返终南恨睽阻。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一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修行者形象。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宇宙观的开篇 诗人先用"昼光夜魄""五行"等自然元素构建宇宙框架,把万物生长比作大树("万灵蕃昌根此树"),说明世间刚柔清浊都是自然规律。这种宏大的开场,为后文主人公的出场铺设了壮阔背景。

2. 修行者的蜕变 诗中主角经历了三重转变:先是剃发出家("刓发披缍"),像蝉蜕般挣脱束缚;继而融合佛道("西佛东鲁"),在醉狂中蔑视权贵;最后潜心学术("搜经抉诰"),用笔杆代替武器追求真理。这些转变通过"蛟龙困浅水""骏马追老鼠"等反差比喻,突显了天才被世俗压抑的困境。

3. 狂士精神 诗人刻画了一个矛盾的形象:既能在侯门权贵间周旋("公室侯庭迎走户"),又能像弯腰攀高枝般钻研学问;书法造诣让名家汗颜("笔诟斯冰"),却像持戟冲锋的战士般所向披靡。最后湘江畔的对话和终南山的怅惘,留下一个求道者孤独的背影。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股冲破桎梏的生命力,用"彪虎"喻勇气,以"狂呼醉饱"显洒脱,在看似混乱的意象排列中,展现出一个拒绝被世俗定义的自由灵魂。这种对精神独立的追求,至今仍能引发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