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司园亭·月台

明从海上来,皎皎入我牖。
何如登高台,对月把尊酒。
问月月无言。浩歌诗千首,
几人知此乐,此乐公所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月台上赏月饮酒的闲适场景,表达了独享自然之乐的悠然心境。

前两句"明从海上来,皎皎入我牖"用生动的画面感描写月亮:皎洁的月光从海平面升起,清辉洒进我的窗户。这里用"海上"暗示开阔的视野,用"入我牖"展现月光与人的亲近感。

中间四句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与其在窗前看月,不如登上高台,对着明月举杯畅饮。问月亮有什么感想,月亮沉默不语,那我就放声吟诗。这里通过"登高台"的动作,把赏月的意境从室内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问月月无言"的拟人手法,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对话感。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这种与明月对饮、即兴赋诗的快乐,有几个人能真正体会呢?此刻这份快乐只属于诗人自己。这里既带着几分世人不懂我的孤傲,又透露出发现生活小确幸的满足感。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像随手写下的生活札记,却通过"海月""高台""诗酒"等意象,把普通的赏月场景写出了旷达的意境。诗人捕捉的是现代人也会有的瞬间——当美好的自然景象触动心灵时,那种想要独自沉醉、又渴望与人分享的矛盾心情。

杜敏求

(1039—1101)宋眉州青神人,字趣翁,一字拙翁。七岁能诗,有“农夫苦相问,燮理是何人”之句。仁宗嘉祐六年进士。授简州司理参军。历知什邡县,除成都府教授、太学博士,官终潼州府路提点刑狱。有文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