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夜泊

客途朝复暮,一枕傍孤城。
戌鼓断乡梦,破船多月明。
潮平江有信,云静雁无声。
何处悲歌起,推篷问五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京口(今镇江)夜晚泊船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首联"客途朝复暮,一枕傍孤城"直接点明主题:旅人日复一日赶路,夜晚只能枕着孤城入睡。"朝复暮"三个字道出了旅途的漫长单调,"孤城"则暗示了漂泊在外的寂寞。

颔联"戌鼓断乡梦,破船多月明"写得特别生动。戍楼的鼓声惊醒了思乡的美梦,而破旧的船里却洒满月光。这里用"破船"与"月明"形成强烈对比,破船代表现实的困窘,月光则象征美好的向往,这种反差更凸显了旅人的凄凉。

颈联"潮平江有信,云静雁无声"转向描写江边夜景。潮水平静暗示着江水的守信(按时涨落),云静雁无声则营造出空寂的氛围。这两句看似写景,实则暗含深意:江水守信,而人却漂泊无依;大雁本应鸣叫,此刻却沉默无声,仿佛也在为旅人感到忧伤。

尾联"何处悲歌起,推篷问五更"是全诗情感的高潮。突然听到的悲歌触动了旅人内心,他推开船篷张望,才发现已是五更天(凌晨)。这个细节描写非常传神,推篷的动作和"问五更"的茫然,生动展现了被乡愁折磨的旅人形象。

整首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白天的赶路,到夜晚的孤枕,从戍鼓惊梦到推篷望月,最后定格在五更时分的茫然四顾。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很想家",而是通过破船、月光、潮水、雁群这些意象,让读者感受到那份挥之不去的乡愁。特别是"推篷问五更"这个动作,把那种半夜惊醒、不知身在何处的迷茫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每个有过漂泊经历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