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块断碑的故事,充满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开头说这块刻着字的石碑(翠琰)不知何时埋进了烂泥里,诗人很羡慕僧人能找到它的残片。这块碑就像湘江边那些残缺的古碑一样,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难辨,连韩陵山著名的碑文都比它清楚。
中间部分诗人感叹:人的名声就像一场梦,会被时间淹没;岁月变迁,繁华的城池也会变成荒丘。这是说再辉煌的东西也经不起时间的冲刷。
最后诗人建议:不如把这块断碑留在山里吧,别去追究陈鸿当年记载的事情了。这里透露出一种"放下执念"的智慧——有些历史谜团,就让它随风而去吧。
整首诗用一块残碑作引子,表达了"一切终将逝去"的哲理,但又不是消极的,而是带着一种看透世事的从容。就像我们今天看到文物时,既会好奇它的故事,也会感叹"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这种复杂心情。
吴中复
(1011—1098)宋兴国永兴人,字仲庶。吴仲举子。仁宗宝元元年进士。知峨眉县,悉废祠庙,以荐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奏罢宰相梁适、刘沆。改右司谏。历知泽、瀛州及江宁、成德、成都、永兴诸府军。以沮青苗法削一阶,提举玉隆观。起知荆南,复坐事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