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长堤
筑长堤,白头荷杵随者妻。
背肋供销偻筋力微,以手置胸路旁啼。
老夫七十妪与齐,五尺就门生两儿。
夜来春雨深一犁,破晓径去耕南陂。
南邻里正豪且强,白纸大写出来呼追。
科头跣足不得稽,要与官长修长堤。
官长亦大贤,能得使者意。
正堤驾轺轩,不复问余事。
终当升诸朝。自足富妻子。
何惜桑榆年,一为官长死。
背肋供销偻筋力微,以手置胸路旁啼。
老夫七十妪与齐,五尺就门生两儿。
夜来春雨深一犁,破晓径去耕南陂。
南邻里正豪且强,白纸大写出来呼追。
科头跣足不得稽,要与官长修长堤。
官长亦大贤,能得使者意。
正堤驾轺轩,不复问余事。
终当升诸朝。自足富妻子。
何惜桑榆年,一为官长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对年迈夫妻被迫为官府修建长堤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了古代社会底层百姓的苦难。
诗中老夫妻已经七十多岁,本该安享晚年,却还要拖着佝偻的身躯去修堤。老婆婆累得直不起腰,只能用手撑着胸口在路边哭泣。他们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前一天刚下过春雨,本该抓紧时间耕种自家田地,却被里正(村长)强行征召去修堤。
最讽刺的是,官府的长官坐着豪华马车来视察,根本不关心百姓死活。这个长官只顾着讨好上级,想着自己升官发财。诗的最后更是尖锐地指出:这些官员为了自己的前程,根本不在乎老百姓的死活,哪怕让老人累死在工地上也无所谓。
全诗通过老夫妻的遭遇,展现了三个残酷的社会现实:
1. 官府徭役的残酷,连老人都不放过
2. 基层官吏(里正)的凶恶霸道
3. 高层官员的冷漠虚伪
诗人用朴素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让读者感受到普通百姓在强权压迫下的无助。尤其是"何惜桑榆年,一为官长死"这句,直指官员视百姓性命如草芥的冷酷本质,具有强烈的批判力量。
田昼
阳翟人,字承君。田况从子。以任为校书郎。知西河县,有善政。与邹浩以气节相激励。徽宗建中靖国初,入为大宗正丞。曾布数罗致之,不为屈。请知淮阳军,岁大疫,日挟医问病疗人,遇疾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