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破败的王族祠堂,通过衰败景象与历史记忆的对比,传递出深沉的兴亡之叹。
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歪斜的老屋、被野草淹没的祭台,百姓仍坚持喊着"太庙"的旧称,野鹿却已大摇大摆登上荒废的台阶。这里用"遗民呼太庙"与"游鹿上荒台"的对比,生动展现出物是人非的沧桑感——人还在坚守记忆,自然却早已抹去辉煌。
五六句用"花开陌路"和"麦被陵陂"两个意象,说花开在无人经过的路上,麦苗长在帝王陵墓的斜坡上,暗示曾经的荣耀之地如今已成寻常农田。最后两句突然转入抒情:钱王"三节还乡"的壮志未酬,只能像杜宇(杜鹃鸟)一样魂归故里。这个化用杜鹃啼血的典故,把历史人物未竟的遗憾写得凄美动人。
全诗妙在把废墟写得充满故事感:野草中的祭台是历史的疤痕,百姓的称呼是记忆的余温,麦苗与野花是时间愈合伤痕的方式。最后用杜鹃啼归的想象,让冰冷的废墟有了温度,让读者感受到历史长河中那些被冲刷却未被遗忘的执念。
王执礼
王执礼,号竹寮,金华(今属浙江)人(《咸淳临安志》卷二五)。与理宗宝祐中知丰县朱杰同时(清光绪《金华县志》卷九)。今录诗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