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儿子在父母去世后,怀着愧疚和悲痛写下的自责之作。全诗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千古遗憾。
前两句直接点明主题:读完父母的传记后,作者因自己未尽孝道而痛哭流涕。"三釜禄"指微薄的俸禄,说明虽然做官但收入很少;"四知金"用典故表示父母廉洁,连正当收入都推辞。这两句透露出双重的愧疚:既没能让父母过上富裕生活,又辜负了他们高尚的品格。
中间四句形成强烈对比:父母生前没有得到朝廷表彰(鸾章指荣誉文书),却为教育儿子耗尽心血;如今父母已逝(鹤发代指白发老人),所有付出都成徒劳。最后用"皋鱼泣风林"的典故(传说皋鱼因丧亲哭出血泪),把这种无处倾诉的悔恨推向极致。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真实的矛盾心理:既为父母的品德骄傲,又为自己的无能为力痛苦;既想报答养育之恩,却发现永远失去了机会。这种复杂情感通过"泪满襟""空劳""恨悠悠"等直白的词语层层递进,让读者能直接感受到作者撕心裂肺的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