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许澜伯

予与澜伯同客绮川,澜伯以禁烟先回扫墓,寓舍有怀,因
诗以寄。
水泊山栖分自甘,我留君去意何堪。
几回雨雪三槎上,强半莺花五坞南。
宰木空惭归远梦,扁舟犹忆载余酣。
从今莫惜频相顾,灯火虚斋迟笑谈。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朋友分别后的思念之情,语言平实却充满真挚情感。

前两句直接点明背景:我和澜伯一起在绮川作客,他因清明节提前回去扫墓,我独自在住处想念他。诗人用"水泊山栖"形容两人不同的生活状态——一个漂泊在外,一个归乡安居,虽然各自选择不同,但"我留君去"的分离还是让人难受。

中间四句用具体的生活画面表达思念: - "雨雪三槎上"和"莺花五坞南"形成冷暖对比,既写季节变化,也暗示两人身处不同环境 - "宰木"指墓地,朋友去扫墓让诗人联想到自己未能回乡的遗憾 - "扁舟载余酣"回忆往日一起乘船饮酒的快乐时光

最后两句是温暖的约定:希望朋友以后常来相聚,在灯火下的书斋里继续把酒言欢。"迟笑谈"的"迟"字用得巧妙,既表示期待,又带着等待的煎熬。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朋友聊天般自然。通过日常细节(扫墓、乘船、书斋夜话)展现友谊,把"想你了"说得含蓄又深情。特别是用"雨雪""莺花"等景物对比,让抽象的感情变得可视可感,这是古诗常用的含蓄表达方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