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观音岩祈雨一首

南风不为雨,躬即宝陀求。
地势到此尽,天河相接流。
鳌舒千丈背,蜃吐数层楼。
念彼观音力,杨枝洒有秋。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古人到普陀山向观音菩萨祈雨的虔诚场景,充满神话色彩和自然壮美。

开篇"南风不为雨"直接点明干旱困境——本该带来雨水的南风失效了,于是人们亲自来到观音道场祈雨。"躬即"二字凸显出人们的急切与虔诚。

中间四句用夸张手法展现普陀山的神奇景象:这里仿佛是大地的尽头,天河垂落人间;巨龟舒展千米宽的背甲,海市蜃楼浮现层层亭台。这些瑰丽想象既写实(海岛常见海市蜃楼)又写虚(融入神话元素),将自然奇观与佛教圣地完美融合。

结尾点明主题:人们深信观音菩萨的慈悲力量,就像她手持的杨枝能洒下甘露,也必将为人间带来丰收的秋雨。全诗通过现实困境、奇幻景观与信仰力量的层层递进,生动展现了古人"天人感应"的朴素信仰。

王阮

(?—1208)宋江州德安人,字南卿。王韶曾孙。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对策极言迁都建康以图进取。光宗绍熙中知濠州,整修战备,金人不敢犯。改知抚州。韩侂胄闻其名,特命入奏,诱以美官,遭拒大怒,批旨予祠。归隐庐山以终。有《义丰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