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云门翠微深处

溪阁重重翠崦遮,无时云气湿袈裟。千峰树色藏朝雨,六寺钟声送晚鸦。

笔冢天寒收柿叶,香坛风落扫松花。倦游每忆消閒地,早晚扁舟向若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深远的山水画卷,充满了禅意和隐逸情怀。

首联"溪阁重重翠崦遮,无时云气湿袈裟":溪边的楼阁被层层叠叠的翠绿山峦遮挡,云雾缭绕,仿佛连僧人的袈裟都被打湿了。这里用"湿袈裟"这个细节,生动地写出了山中云雾的浓重湿润。

颔联"千峰树色藏朝雨,六寺钟声送晚鸦":早晨的雨雾笼罩着千山万树,傍晚寺庙的钟声伴随着归巢的乌鸦。这两句通过"朝雨"和"晚鸦"的对比,展现了山中从早到晚的景致变化。

颈联"笔冢天寒收柿叶,香坛风落扫松花":天冷时收集柿叶当作写字的纸张,风吹落松花洒满香坛。这里用"笔冢"(文人雅士存放废弃毛笔的地方)和"香坛"(佛寺中的香案)两个意象,暗示了诗人既向往文人雅士的生活,又向往佛门清净的心境。

尾联"倦游每忆消閒地,早晚扁舟向若耶":诗人厌倦了奔波,常常想起这个可以放松身心的地方,打算早晚要乘着小船去若耶溪(传说中西施浣纱的地方,象征隐逸之地)。最后点明了诗人渴望归隐的心情。

整首诗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云门山中的幽静景致,通过"翠崦"、"云气"、"钟声"、"松花"等意象,营造出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诗中既有文人雅士的情趣,又透露出几分禅意,读来令人心生宁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