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崇道观
神仙隐居尚深渺,径迂不欲与世通。
必求峭拔出林杪,俯视左右环群峰。
飞泉不测源所自,瀑注一落千丈虹。
步跻石磴旋(自注:去声。)盘折,翠荫蒙密多长松。
唐闻马练师,晋传葛仙翁。
丹灰已死不复炽,独有翰墨留遗踪。
定知华表立归鹤,谁见灵湫藏蛰龙。
白云子,信亦稀,藐(自注:入声。)视声利如尘泥。
仕途捷径非我乐,不死之乡终欲归。
玉霄峰前烟扑扑,金庭宫外云霏霏。
哀猿啸断月不古,桃杏得春还满枝。
风驭寥寥何处在,孤坟棺殓只空衣。
必求峭拔出林杪,俯视左右环群峰。
飞泉不测源所自,瀑注一落千丈虹。
步跻石磴旋(自注:去声。)盘折,翠荫蒙密多长松。
唐闻马练师,晋传葛仙翁。
丹灰已死不复炽,独有翰墨留遗踪。
定知华表立归鹤,谁见灵湫藏蛰龙。
白云子,信亦稀,藐(自注:入声。)视声利如尘泥。
仕途捷径非我乐,不死之乡终欲归。
玉霄峰前烟扑扑,金庭宫外云霏霏。
哀猿啸断月不古,桃杏得春还满枝。
风驭寥寥何处在,孤坟棺殓只空衣。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世、充满仙气的深山道观景象,同时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开篇用"神仙隐居"点明主题,描写道观藏在深山老林里,小路弯弯曲曲与世隔绝。接着用夸张手法写这里的自然景观:泉水从神秘源头飞流直下,像千丈彩虹;走在盘旋的石阶上,四周都是茂密的松树。
中间部分提到两位历史人物:唐代的马练师和晋代的葛仙翁,说他们炼丹的炉火早已熄灭,只留下墨迹。这里暗指修仙长生只是传说,真正不朽的是他们的精神遗产。随后用"归鹤""蛰龙"这些仙家意象,烘托神秘氛围。
最后直抒胸臆,自称"白云子",表示看淡名利,不愿走仕途捷径,只向往"不死之乡"(指修道之地)。结尾处用云雾缭绕、猿啼花开的画面,衬托出道人去世后只留空衣的寂寥,暗示修仙终是一场空,但自然山水永存。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两种情绪的碰撞:一方面极力描绘令人神往的仙境,另一方面又隐隐透露修道虚妄的感慨。作者用"飞泉""翠荫""白云"等清新意象,构建出一个既真实又虚幻的世界,让读者在山水之美中,思考人生的真正追求。
太史章
太史章,德清(今属浙江)人。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进士(《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之四八)。元符二年(一○九九)知天台县(《嘉定赤城志》卷一一)。今录诗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