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织萹答邹静长刘半舫两先生

朔风刺寒闺,剪尺声勒勒。
盈盈机上女,鸣杼中堂侧。
手理冰蚕丝,纤细指痕识。
走龙既神工,翻鸿亦仙力。
犹嫌粉腻沾,一刻三拂拭。
鬻此奉高堂,䌟纑妾所职。
匹缣易一餐,终岁鲜谐直。
人言天子都,黼黻万方则。
眷兹荆扬篚,何不致通国。
破产募长年,挥手谢乡域。
濯以芙蓉水,贮以云母石。
江湖怒风涛,几为冯夷得。
冲关易星霜,始作长安殖。
长安游冶儿,所尚貂裘黑。
蜀锦及秦篝,纷纷意昂抑。
昨夜昭阳宫,又进铢衣式。
吴绫一万筐,惨淡无颜色。
同行越溪女,已借春风翼。
朝浣若耶纱,夕制霓裳饰。
悴荣匪尔为,引分敢不默。
素业苟在兹,徙倚欲何即。
罗敷与苏蕙,为我三叹息。
娣姒劝勿更,姑嫜又相逼。
掷梭泪沾衣,辛苦为谁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古代织布女子的辛酸生活,通过她的故事反映了社会底层劳动者的无奈与不公。全诗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来理解:

1. 织女的艰辛劳作
诗中用"朔风刺寒闺"开篇,立刻让人感受到织布女子在寒冷冬天工作的环境。她手指冻得通红("手理冰蚕丝,纤细指痕识"),却还要一刻不停地织布("一刻三拂拭"),生怕弄脏布料。她织出的精美布料("走龙既神工,翻鸿亦仙力")要拿去卖钱供养家人("鬻此奉高堂"),但卖出的价钱却很低("匹缣易一餐"),根本不够维持生活。

2. 布料运输的艰难
中间部分描写了这些布料运往京城的危险过程。商人们不惜破产雇人("破产募长年"),冒着风浪("江湖怒风涛")把布料运到京城,结果发现京城的人根本看不上这些普通布料("长安游冶儿,所尚貂裘黑"),只追求昂贵的奢侈品。

3. 社会的不公现象
诗中对比了两种命运:一方面是织布女子的辛苦得不到回报("吴绫一万筐,惨淡无颜色"),另一方面是富贵人家随意挥霍("昨夜昭阳宫,又进铢衣式")。更讽刺的是,有些同行女子因为攀附权贵而过上了好日子("同行越溪女,已借春风翼"),早上还在洗纱,晚上就穿上了华贵衣裳。

4. 无奈的结局
最后描写织女面对家庭压力("姑嫜又相逼")和社会现实的无奈。她流着眼泪继续织布("掷梭泪沾衣"),却不知道这样的辛苦到底为了谁("辛苦为谁织")。诗中提到的罗敷(古代美女)、苏蕙(才女)都是古代著名女性,用她们的叹息来衬托织女的悲惨。

这首诗的深刻之处在于:
- 通过一个织布女子的日常,反映了整个手工业者的生存困境
- 揭露了社会贫富差距和劳动成果被剥削的现实
- 用对比手法突出社会不公(织女的辛苦vs权贵的奢侈)
- 最后的问题"辛苦为谁织"直指社会制度的不合理

诗人没有直接批判,而是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自己感受到其中的不公平,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