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郑复初录事秋夜三首 其二

凉凉秋夜深,白(一作时)露沾重衣。
志士不在饱,讵复怀馑饥。
啼蛄怨衰丛,焕景凄已微。
屈父从遗则,宋玉有馀悲。
驯致谅以道,尔亦安尔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夜晚的寂寥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志向的思考。

前四句写秋夜寒凉,露水打湿了厚重的衣衫。但诗人说,有志之士不在乎温饱问题,更不会为饥饿发愁。这里用"不在饱"和"不怀馑饥"形成对比,突出志士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满足。

中间四句通过描写秋虫在衰败的草丛中哀鸣,夕阳余晖渐渐暗淡,引出了对屈原、宋玉两位古代文人的联想。屈原坚持自己的原则,宋玉则留下了许多悲秋的作品。这里用历史人物来映衬诗人自己的心境。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悟:只要循序渐进地坚持正道,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驯致"指循序渐进,"谅以道"是说按照正确的方法。诗人劝慰人们要安于自己的本分,不必强求。

全诗通过秋夜的景物描写,引出对人生志向的思考,表达了安贫乐道、坚持本心的思想。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又包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丁复

元台州天台人,字仲容。仁宗延祐初游京师。被荐,不仕,放情诗酒。晚年侨居金陵。其诗自然俊逸,不事雕琢。有《桧亭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