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太平兴龙寺

荡荡东风着物华,渡江初喜绝尘沙。
蔽空杉径四百里,在处旗亭三五家。
山叶半青茶未过,水畦漫白稻初芽。
慇勤说似潭园侣,南北随乡不是誇。

现代解析

这首《题太平兴龙寺》描绘了诗人对太平兴龙寺的所见所感,以下是我的分析:

1. 荡荡东风着物华:诗人被东风拂面、万物更新的景象所吸引。这里的“荡荡”给人一种开阔、无边的感觉,而“东风着物华”则意味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 2. 渡江初喜绝尘沙:诗人渡江时,欣喜地看到没有了尘埃和风沙,空气十分清新。这也暗示了诗人可能是在春天从城市来到乡村或寺庙,感受到了环境的宁静与纯净。 3. 蔽空杉径四百里:寺庙里的杉树小径蜿蜒曲折,覆盖了整个空间,长度可能达到了四百里。这个景象展现了寺庙的广阔和宁静,让人感受到一种与世隔绝的平和。 4. 在处旗亭三五家:寺庙周围,可以看到一些旗亭和人家,这些景象使得寺庙与世俗生活紧密相连,展现了寺庙的世俗性和生活气息。 5. 山叶半青茶未过:山上的树叶半青半绿,茶叶还未采摘完毕。这个景象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环境,同时也暗示了当地的茶产业。 6. 水畦漫白稻初芽:田地里水满稻生,白色的稻花初现。这个景象展现了寺庙周围的农业景象,给人一种丰收和希望的感觉。 7. 慇勤说似潭园侣:诗人勤奋地描述这些景象,好像是在与潭园的朋友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感。这里的“潭园”可能指的是寺庙中的某个景点或者诗人心中的一个理想之地。 8. 南北随乡不是誇: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的心态。无论身处南方还是北方,只要能感受到乡村的宁静和美好,就是值得夸耀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太平兴龙寺的欣赏和感慨。诗人感受到了寺庙的宁静、自然美景以及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并通过诗歌将这些感受传达给读者。整首诗语言通俗易懂,通过生动的描绘和质朴的语言,展现了诗歌的魅力和精髓。

张商英

(1043—1122)蜀州新津人,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张唐英弟。英宗治平二年进士。调通川主簿。熙宁中以章惇荐,权检正中书礼房公事,擢监察御史里行。坐事责监荆南税。哲宗初为开封府推官,屡诣执政求进,反对稍更新法,出提点河东刑狱,连徙数路。哲宗亲政,召为右正言,迁左司谏,力攻元祐大臣司马光、吕公著等。徽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崇宁初为翰林学士,寻拜尚书右丞,转左丞。与蔡京议政不合,罢知亳州,入元祐党籍。大观四年拜尚书右仆射,变更蔡京所为,为政持平。为台臣疏击出贬。后还故官职卒。谥文忠。有《神宗正典》、《无尽居士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