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

何处元霄好,迎銮册府西。
箫声云外起,扇影日边低。
秘禁威容肃,名流步武齐。
舜瞳回左顾,真欲过金闺。
何处元霄邓,只林宴坐僧。
戒圆三五夜,心耀百千灯。
茅舍门常掩,绳床几谩凭。
世间娱乐事,一念不曾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元夕》用对比手法描绘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元宵节场景,形成强烈反差。

上半部分描写皇宫内的元宵盛况: 1. "迎銮册府西"点明这是皇帝所在的宫廷庆典 2. "箫声云外起"用音乐渲染热闹氛围,仿佛仙乐飘到云端 3. "扇影日边低"写仪仗队的华美场景,连太阳都显得低垂 4. 后四句继续铺陈皇家威仪,大臣们整齐列队,连舜帝般的君王都要被这景象吸引

下半部分突然转向山寺的冷清画面: 1. "只林宴坐僧"直接点出孤独打坐的僧人 2. "百千灯"看似热闹,实则是僧人内心的修行之光 3. "茅舍门常掩"与宫廷的开放形成鲜明对比 4.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僧人完全不受世俗节日影响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 通过"何处元宵好"的设问,引出两种人生选择 - 用"金闺"的奢华对照"茅舍"的简朴 - 热闹的宫廷庆典与寂静的修行形成强烈视觉冲击 - 暗含对世俗繁华的反思,展现超脱物欲的精神境界

诗人没有直接评判哪种更好,而是通过画面让读者自己体会:外在的热闹与内心的宁静,哪种才是真正的"好"。这种留白手法让诗歌更有回味空间。

吕希纯

寿州人,字子进。吕希绩弟。登进士第。为太常博士。哲宗元祐中,历官太常丞、权太常少卿。宣仁太后死,谏哲宗勿复新法。寻除中书舍人、同修国史。绍圣初出知亳州,为谏官劾元祐中附会吕大防、苏辙,徙睦州、归州。后贬金州居住,又责道州安置。徽宗即位,起知瀛州,改颍州。崇宁初,入元祐党籍。卒年六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