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易庵卷

静坐空山老自便,登庸策免两茫然。
鸡豚社里推前辈,桃李场中谢少年。
学古每羞元凯癖,行高还讶史云偏(用记中说)。
平生心事知何限,夜夜焚香独告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老者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语言平实却充满深意。

前两句写老人独自在深山中静坐,对朝廷的任用和罢免都已漠不关心。"自便"二字透露出一种随遇而安的洒脱,"两茫然"则表现出彻底看透官场的心态。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展现老人的生活:在乡野聚会中,他是受人尊敬的老人;但在年轻人的名利场里,他选择默默退出。他钻研古籍却不愿像古人那样沉迷其中,品行高洁反而显得与世俗格格不入——这些描写生动展现了一个既融入民间又保持独立人格的智者形象。

最后两句最打动人心:老人有太多无法言说的心事,只能在每个夜晚焚香向天倾诉。这个画面既孤独又虔诚,让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坚守与寂寞。

全诗通过日常细节展现了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没有华丽辞藻,却让读者看到了一位看透世事后选择简单生活的老人形象,以及他丰富深邃的精神世界。诗中那种淡泊中带着坚持、孤独中保有信仰的情怀,正是最能引起现代人共鸣的地方。

邹智

邹智(1466—1491)字汝愚,号立斋,又号秋囦,四川合州(今重庆市合川)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十二岁能文,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年。成化二十二年(1486)乡试第一,即有志擿奸发伏。曾上书明宪宗,建议亲贤良,疏宦官,罢浮冗而广求风节之臣,考经史之义理而明圣学。邹智至广东,闻理学陈宪章讲学于新会,乃往受业,自此学益精深。弘治四年(1491)因病卒于官,年仅二十六岁。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邹智诗文多发于至性,不加修饰。撰有《立斋遗文》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