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仁甫太史使楚

玉署承天遣,桐圭锡帝封。
浮湘即司马,作赋是元龙。
春尽寒江雨,潮回故国钟。
禹碑如可辨,还上祝融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为送别好友陈仁甫出使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而作。全诗通过典雅的语言和丰富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待。

首联"玉署承天遣,桐圭锡帝封"是说陈仁甫作为翰林院官员(玉署)奉皇命出使,就像古代诸侯受封时获赐桐叶(桐圭)一样光荣。这里用典自然,既点明身份又暗含褒奖。

颔联"浮湘即司马,作赋是元龙"连用两个典故:把友人比作西汉出使西南的司马相如,又比作三国时才华横溢的陈登(字元龙)。既赞美其文采,又暗示这次出使意义重大。

颈联"春尽寒江雨,潮回故国钟"笔锋一转,描绘楚地风光:暮春时节的江上寒雨,潮水声中隐约传来寺庙钟声。既点明出行时节,又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

尾联"禹碑如可辨,还上祝融峰"最为巧妙:传说衡山祝融峰上有大禹治水的碑文(禹碑),诗人说如果友人能找到这块碑,一定要登顶看看。这既是对友人旅途的关心,更暗含对其建功立业的期许。

全诗特色在于: 1. 用典自然贴切,把出使比作历史著名事件 2. 虚实结合,既有具体行程又有想象画面 3. 情感真挚,在送别中寄托政治理想 4. 最后以神秘传说作结,余韵悠长

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送别的深情厚谊,更能体会到明代士大夫将个人使命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