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寺蹙云轩

寺枕山巅拥翠峰,幽栖更与白云通。半空栏槛千寻外,两蜀风烟一望中。

晨霁最宜天浩荡,夕阴先觉雨冥濛。顷年曾坐盘陀石,不到轩前目未穷。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建在高山之巅的寺庙,以及从寺庙俯瞰的壮丽景色。全诗用简单生动的语言,带我们体验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旅行。

首联"寺枕山巅拥翠峰"用拟人手法,说寺庙像枕着山顶睡觉,周围环绕着青翠山峰。"幽栖更与白云通"写这里不仅幽静,白云还能自由出入,暗示寺庙高耸入云。

中间两联是精华部分: - "半空栏槛千寻外"写栏杆仿佛悬在半空中,从极高处眺望远方。"两蜀风烟一望中"说整个蜀地的风光尽收眼底,展现视野之开阔。 - "晨霁最宜天浩荡"描写清晨放晴时,天空格外辽阔;"夕阴先觉雨冥濛"写傍晚阴云密布时,能最先感受到山雨欲来的朦胧。这两句通过对比晨昏景色,展现天气变化的奇妙。

结尾回忆往事:"顷年曾坐盘陀石"说多年前曾坐在平坦的岩石上,但"不到轩前目未穷"感叹只有来到这个轩窗前,才能真正看尽无限风光。道出了登高才能望远的哲理。

全诗妙在: 1. 用"枕""拥""通"等动词让静景活起来 2. 通过晨昏对比展现时间流动 3. 最后点明"站得高看得远"的生活智慧 4. 语言平实却意境开阔,读来仿佛跟着诗人一起登高望远,心胸也随之开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