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朋友在寺庙树下避暑时偶遇雷雨又转晴的生动场景,充满了夏日特有的灵动与惬意。
前两句写避暑的悠闲:槐树和竹子的影子交错落在僧人打坐的禅床上,突然一阵凉风吹过,整个院子都凉爽起来。"弹指"形容风来得突然,像弹个响指的功夫就变了天。
中间四句像一组快镜头:远处乱石堆上升起云雾遮住海岸,雷声催着暴雨掠过江边小镇。转眼间奇峰间的乌云突然散开,天空干净得像被擦过,夕阳重新出现时,树叶都泛着金光。这里"驱""过""散""拭"几个动词用得特别妙,把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写活了。
最后两句回到朋友聚会:大家趁着兴致移到池塘边喝酒,发现雨后荷花带着露珠,散发出阵阵清香。"藕花泣露"这个拟人很传神,好像荷花在滴落欣喜的泪珠,把雨后的清新感写得很有感情。
全诗就像一部迷你纪录片:从树荫乘凉到暴雨突袭,从雨过天晴到荷塘小酌,既有大自然变幻的壮阔,又有朋友相聚的温馨,最后那缕藕花香更是点睛之笔,让人仿佛能闻到那个夏天的气息。
袁中道
(1570—1623)明荆州府公安人,字小修。袁宏道弟。初随兄宦游京师,交四方名士。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与兄袁宗道、袁宏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代表作家。有《珂雪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