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就像一位老僧的自画像,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自在洒脱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潦倒西山百不能,随身赖有一枝藤"像是在说:我在这西山活得挺狼狈,啥本事都没有,全靠着这根藤杖过日子。这里的"一枝藤"既是实指手杖,更象征着支撑生活的精神依靠——看似一无所有,实则内心富足。
后两句"东撑西拄消閒日,甘作荒山小院僧"描绘了日常:拄着藤杖这里走走那里停停,就这样悠闲地度过时光。最后一句尤其动人,一个"甘"字道破天机——不是被迫当和尚,而是心甘情愿做这山野小庙里的清闲僧人。
全诗妙在把清贫生活写出了神仙般的惬意。我们看到的不是苦行僧的艰辛,而是一个乐在其中的智者形象:住破庙却住得开心,没本事却活得通透。这种"穷开心"的智慧,对现代人焦虑忙碌的生活,反而成了一种温柔的提醒——幸福不在拥有多少,而在是否真正安于当下。
释亮
释亮(一一五三~一二四二),号西山,俗姓税,梓州郪县(今四川三台)人。少嗜佛经,礼本县文才院僧普明为师。受具毕,往成都大圣善寺,择三学名流北面师事之。后往毗陵华藏,参礼涂毒策,策器之,与之偕移径山,多依堂中第一座遁庵宗演决所疑。宗演开法藏,亮与之偕。后出世建康府清真寺。晚住庆元府小灵隐寺。理宗淳祐二年卒,年九十。为南岳下十七世,遁庵宗演禅师法嗣。有宋觉心等编《西山亮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本《语录》及所附居简撰《塔铭》。今录诗二十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