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重访龙居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物是人非的哀愁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开篇"重来旧游处"直接点明这是故地重游,但眼前的景色比从前更加幽寂冷清。"触目景添幽"四个字就营造出一种凄凉压抑的氛围。
第三四句通过对比形成强烈冲击:当年题写的墨迹还留在墙上,但那些忠义之士早已牺牲。这种"物在人亡"的对比,让读者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残酷。
五六句用"疏钟""暮雨""枯木""残秋"四个意象,勾勒出一幅萧瑟的深秋图景。钟声在雨中显得格外孤寂,枯树在秋风中发出哀鸣,这些都在烘托作者沉重的心情。
最后两句道出心事:面对这样的景象,诗人不仅为个人愁绪所困,更怀着像"杞人忧天"那样对国家的深切忧虑。这里的"杞国忧"不是无谓的担心,而是对国家命运的真诚关切。
全诗语言朴素但情感深沉,通过今昔对比和景物烘托,将个人感伤与家国情怀自然融合。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无力改变却仍放不下的责任感,这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正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可贵品质。
刘政
刘政,字牧之,莆田(今属福建)人。高宗建炎中登武科。绍兴中屡从岳飞征战,后以献书累官礼部尚书。事见《宋史》卷三六八《牛皋传》、《闽诗录》丙集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