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庐主人康晓峰以沈石田山水卷嘱题为赋柏梁体五十韵以应之

钱塘江与秦皇山,飞入凯庐之堂前。
堂上忽生九点烟,堂下中喷百道泉。
矫首回顾眼为穿,暂休还动心茫然。
岂有彩笔如修椽,何代何人能写焉?
谓真山水言非偏,君曰乃明沈石田。
五老不足穷渺绵,三湘殊难画洄沿。
飞来一丹化万千,苕溪兰溪蛇蜿蜒。
紫霞山头霞欲燃,万松岭顶松凌天。
白云红树争绵绵,朱栏翠壁斗娟娟。
小桥浮梁左而旋,欹峰侧岛盘且连。
有二三子异时贤,或口吴歌脚敲舷。
或办布袜青行缠,或壮驱驴老忘先。
或书声敌秋声坚,亦有游山翩翩联。
亦有活水将茶煎,更有渔竿弄潺湲,更有农具耸双肩。
子桑鸣琴散天边,惊起渊底蛟龙眠。
子真结屋谷口巅,一壑髣髴半山专。
点缀毫末不弃捐,娈化开阖尤雄妍。
周去人间五百年,舍周外谁天机全?
倪黄吴王不可传,李成往矣遑郑虔。
后有图者徒戋戋,那得杭州及秦川?
君得此图无一钱,辗转来自米家船。
漫笑与周有宿缘,此图犹人脱拘挛。
可作遨游地行仙,否则聊参画室禅。
君谓画法玄乎玄,我不识画天应怜,拉杂书之我其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明代画家沈周(号石田)的山水画卷,通过生动的语言让画中的景色和人物活灵活现。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开篇的震撼画面 诗人一开头就用夸张的手法说钱塘江和秦皇山"飞"到了康晓峰(凯庐主人)的堂前,形容这幅画气势磅礴,仿佛把真山真水搬到了屋里。接着用"九点烟""百道泉"描绘画中云雾缭绕、泉水奔流的动态景象,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2. 画作的精妙细节 中间大段都在具体描述画中内容: - 山水部分:像苕溪、兰溪的蜿蜒水流,紫霞山头的红霞,高耸入云的松树,白云与红树相映成趣,还有小桥、怪石等精巧布局。 - 人物活动:有唱着吴歌的船夫、背着农具的农夫、钓鱼的渔夫、读书的文人、结伴游山的旅人,甚至还有弹琴惊动蛟龙的隐士。这些细节让画面充满生活气息。

3. 对画家的高度评价 诗人称赞沈周是五百年来唯一掌握"天机"的画家,说其他名家(倪瓒、黄公望等)都比不上他。用"蛟龙眠""结屋谷口"等典故形容画作能唤醒自然灵性,创造理想境界。

4. 结尾的幽默自嘲 最后诗人谦虚地说自己不懂画,只是胡乱题诗,甚至自嘲"我其颠"(我大概疯了)。这种自嘲反而衬托出他对这幅画的真心喜爱。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像导游一样带我们"游览"画中世界,既有宏观的山水气势,又有微观的人物故事。 - 用"霞欲燃""松凌天"等新鲜比喻让静态的画产生动感。 - 通过对比其他画家突出沈周的艺术成就,却不显得枯燥,反而充满激情。 - 结尾的自嘲让严肃的艺术评论变得亲切有趣,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本质上,这是用诗歌形式完成了一场"画评",既展现了画作之美,也表达了"好画能带人神游天地"的艺术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