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夫约中途遣诗相送至江山无耗寄诗督之

望诗十步九回头,目断江山望未休。
所幸临行曾举似,仅能记忆可遮羞。
碧云漏日村村雨,红树吟风叶叶秋。
不见夜光生歇处,客身却恨欠迟留。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送别朋友后,一直盼着对方来信却迟迟没有消息,于是写诗催促的复杂心情。

前两句"望诗十步九回头,目断江山望未休"用夸张的手法,说每走十步就要回头九次,望穿秋水也等不到来信,把等人回信的焦急心情写得活灵活现。就像我们现在等重要微信回复时不停看手机的样子。

中间四句很有意思。诗人说幸好临别时朋友念过几句诗,自己勉强记得,现在能拿来"遮羞"——这其实是自嘲的幽默说法,表面说靠回忆朋友的诗句来解闷,实际在委婉催促:我都记得你的诗,你怎么还不回信?

"碧云漏日村村雨,红树吟风叶叶秋"这两句写景特别美。透过碧云缝隙的阳光像在每座村庄下雨,红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吟唱秋天。这些生动的自然描写,其实都在反衬诗人内心的孤寂——风景再美,没有朋友的消息也是枉然。

最后两句直接点明主题:看不见萤火虫(夜光)停歇的地方(暗示没有来信),我这个作客他乡的人啊,只恨自己当初没有多留你一会儿。把等人不回信的失落,转化成了对相聚时光的珍惜,情感真挚动人。

全诗妙在把等人回信的日常小事,写得既幽默又深情,既有"十步九回头"这样接地气的夸张,又有"红树吟风叶叶秋"这样诗意的画面,让读者既能会心一笑,又能感受到友情的温暖。

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