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雪老人临王晋卿烟江叠嶂图歌

君不见帝婿王家宝绘堂,山川发墨开洪荒。重江叠嶂诗作画,东坡留题云锦光。

又不见后身松雪斋中叟,伸纸临摹笔锋走。楼台缥缈出林坳,芦苇萧骚藏泽薮。

白云飞不尽青冥,百丈牵江入樊口。墨花照几射我眸,我为搴芳歌远游。

胸中是物有元气,世上何所无沧洲。我疑此叟犹未化,瞬息御气行九州。

五山四溟一觞豆,琐细弗遗囊楮收。故能援毫发天藻,不与俗工争丑好。

楚山云归楚水流,万里秋光如电扫。拈来关董散花禅,别出曹刘斲轮巧。

披图我作如是观,毛颖陶泓共闻道。呜呼相马亦相人,驽骀岂得同翔麟。

舍夫毛骨论形似,如此鉴赏焉能真。后来有问延祐脚,意索举似吾方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的创作过程,赞美了画家高超的技艺和艺术境界。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开篇用"君不见"引出两位艺术大师:一位是宋代驸马王诜(王晋卿),他的画作气势恢宏,仿佛让山川从墨色中诞生;另一位是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松雪老人),他临摹时笔走龙蛇,让楼台隐现于山林,芦苇摇曳在水泽。

2. 诗中生动描写了画作内容:白云缭绕的青山,百丈江水流入峡谷。墨色明亮照眼,让人想为这美景歌唱远游。画家胸中有天地灵气,笔下自然能创造出水滨仙境。

3. 诗人感叹画家技艺超凡,仿佛能瞬息间游遍九州,将五岳四海都收入画中。他的笔墨展现天然美感,不与庸俗画工争高低。画中楚山云雾、秋光万里,都如电光般生动。

4. 最后诗人用相马比喻鉴赏:真正懂艺术的人要看内在神韵,如果只盯着皮毛外形,怎能领会真谛?提到"延祐脚"(赵孟頫书法风格)时,诗人表示这种境界难以言传。

全诗通过赞叹画作,表达了艺术创作的真谛 - 好的作品要超越形似,传达天地元气和画家胸襟。诗人用飞动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书画"气韵生动"的艺术追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