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韵谢之 其二
昌黎论佛骨,南行气亦(道光本作益)壮。
献书请镂玉,却起北归望。
香山最风流,诗酒事夷旷。
那知闻琵琶,泪溅九江浪。
此身苦海中,风波随荡漾。
妄见分南北,无乃眼中障。
嗟我果何人,楚狂本天放。
外物不须论,有身今已长。
斥归水云乡,日醉莲花酿。
茗饮过陆羽,禅悦得文畅。
安此更何求,万里脱毡帐。
死生则置之,北邙岂俱瘴。
使君怜我愚,了无逐客怆。
谓我耕白云,不独齐眉饷。
诗来觅欢处,光芒不可仰。
欲醉桃李春,那忧贝锦谤。
赤脚敢云无,社舞非时尚。
侯门列蛾眉,一见吾其傥。
抛砖此当先,积薪君在上。
更为李与苏,两家按新唱。
献书请镂玉,却起北归望。
香山最风流,诗酒事夷旷。
那知闻琵琶,泪溅九江浪。
此身苦海中,风波随荡漾。
妄见分南北,无乃眼中障。
嗟我果何人,楚狂本天放。
外物不须论,有身今已长。
斥归水云乡,日醉莲花酿。
茗饮过陆羽,禅悦得文畅。
安此更何求,万里脱毡帐。
死生则置之,北邙岂俱瘴。
使君怜我愚,了无逐客怆。
谓我耕白云,不独齐眉饷。
诗来觅欢处,光芒不可仰。
欲醉桃李春,那忧贝锦谤。
赤脚敢云无,社舞非时尚。
侯门列蛾眉,一见吾其傥。
抛砖此当先,积薪君在上。
更为李与苏,两家按新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轻松幽默的笔调,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享受自在生活的人生态度。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开篇用典:诗人先提到韩愈(昌黎)反对佛教的刚直,和白居易(香山)听琵琶落泪的感性,暗示人生充满起伏波折。但诗人认为这些南北差异、是非争论其实都是"眼中障"——也就是不必要的执念。
2. 自我调侃:诗人自称是"楚狂"(指不拘礼法的狂人),表示已经看淡外物得失。现在回归田园生活,整天喝酒品茶、参禅悟道,觉得特别满足。连死亡都不在乎了,更别说被贬谪这种小事。
3. 生活情趣:诗中描绘了惬意的隐居生活——在云雾之乡酿酒、喝茶胜过茶圣陆羽、参禅获得精神愉悦。诗人用"脱毡帐"比喻摆脱官场束缚,用"耕白云"形容田园生活的诗意。
4. 幽默互动:最后一段像是和朋友开玩笑:虽然自己写诗像"抛砖",但朋友的作品才是真正的美玉。还调侃说看到豪门美女也不会动心,反而更爱民间朴实的歌舞。这种自嘲和调侃显得十分可爱。
全诗的魅力在于: - 用历史人物故事引出自己的人生感悟 - 把隐居生活写得充满酒香茶韵,令人向往 - 语言活泼幽默,比如自称"狂人"、把写诗比作"抛砖" - 透露出"爱谁谁"的洒脱劲儿,生死都不在乎,何况仕途起伏
诗人用接地气的比喻和轻松的语气,传达了一个深刻道理:放下执念、简单生活,才是真正的快乐。这种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