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
驽马喜在后,恶马喜在先。
恶马当用辔,驽马当用鞭。
燕雀起道傍,驽骀不肯前。
狡愤复喘汗,尽日劳鞍鞯。
良马心胆定,千里咫尺间。
饥不食恶草,渴不饮浊泉。
被甲盘蚁封,注波带櫜鞬。
主人苟卓荦,筋骨安足怜。
铁骑满原野,一匹攻中坚。
旌旗为之靡,垒壁随周旋。
斩得大将头,战鼓声阗阗。
沙场尘土歇,雄心仍九边。
恶马当用辔,驽马当用鞭。
燕雀起道傍,驽骀不肯前。
狡愤复喘汗,尽日劳鞍鞯。
良马心胆定,千里咫尺间。
饥不食恶草,渴不饮浊泉。
被甲盘蚁封,注波带櫜鞬。
主人苟卓荦,筋骨安足怜。
铁骑满原野,一匹攻中坚。
旌旗为之靡,垒壁随周旋。
斩得大将头,战鼓声阗阗。
沙场尘土歇,雄心仍九边。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马比喻不同类型的人,通过对比展现了平庸者与卓越者的差距,同时歌颂了英雄气概。
前半部分用"驽马"(劣马)和"恶马"(烈马)作对比:劣马总是磨蹭落后,需要鞭打才肯走;烈马虽然性子暴躁要用缰绳控制,但至少敢冲在前头。接着描写燕雀(小人物)在路边叽喳,劣马又懒又倔,跑两步就喘粗气,整天白费主人准备的鞍具——这些都是在讽刺庸碌无能之辈。
后半段笔锋一转,描写真正的"良马"(英才):它们沉着冷静,千里路程轻松应对;宁可饿着也不吃脏草,渴了也不喝浑水,保持着高洁品格。这样的马即使负重行军("盘蚁封"指在蚂蚁洞般崎岖的路上),渡水时也带着弓箭保持戒备。诗人说:只要主人足够杰出("卓荦"),良马甘愿拼尽筋骨。
最后用战场场景升华主题:铁骑冲锋时,一匹良马就能直取敌军主帅;战旗为之倾倒,堡垒随之攻破。当战鼓震天、尘埃落定,良马的壮志依然指向更远的边疆——这里既写战马,更是在歌颂那些能力超群、心志坚定的英雄人物。
全诗妙在通篇说马却句句写人,用日常可见的马匹习性,生动揭示了"庸人畏缩懒惰,英才自律敢为"的深刻道理。最后沙场破敌的描写尤其热血,让读者自然联想到:无论在哪个时代,真正的人才都该有这种勇往直前的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