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双燕·予携度儿来粤节届立秋矣燕子方营巢于寓室之楣怜而赋此

燕兮来也,伴客子天涯,共栖官舍。
高凉心性,避却画梁雕榭。
只爱閒房静雅。
便一寸、楣痕相借。
窥帘软语呢喃,恰与吟声撩惹。
聊且。
秋泥补罅。
纵垒就新巢,已违春社。
人家雏早,试翼竞飞花下。
偏汝才营半瓦。
愧多少、堂前王谢。
相逢一样衰迟,脉脉雨窗灯夜。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带着孩子来到广东,恰逢立秋时节,看到燕子在自己住处的门楣上筑巢,有感而发。

上阕(前半部分): 开头用"燕兮来也"亲切呼唤燕子,说燕子陪着自己这个异乡客,一起住在简陋的官舍里。这些燕子性情高洁(高凉心性),不喜欢华丽的雕梁画栋,偏偏爱上这安静简朴的屋子,连门楣上一点点空隙都要借来筑巢。它们透过帘子轻声呢喃,正好和诗人的吟诗声相互应和。

下阕(后半部分): 诗人看着燕子忙着用秋泥修补巢穴的缝隙,感叹虽然能筑成新巢,却已经错过了春天的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别人家的燕子早就孵出小燕子,幼燕都在花下学飞了,而这里的燕子才筑了半片瓦的巢。诗人联想到历史上显赫的王谢家族(东晋豪门),不禁感到惭愧。最后说人和燕子一样都来得太迟,只能在雨夜的灯下默默相对。

全词通过燕子筑巢这个日常景象,表达了诗人三个层次的感受: 1. 对燕子的怜爱:把它们当作同病相怜的伙伴 2.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燕子错过了最佳筑巢时节 3. 对自己境遇的感伤:像迟到的燕子一样,有种"生不逢时"的惆怅

语言清新自然,把普通的秋燕筑巢写得充满人情味,又暗含人生感慨,是首情景交融的佳作。

0